分类:移民新聞
越来越多的人移民美国,原因竟然是......+ 查看更多
越来越多的人移民美国,原因竟然是......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19-01-17 16:54
作者:网站编辑
随着国际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世界经济的飞速增长,海外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环境,吸引着很多国人移民去海外工作和生活。据2017年底胡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显示,中国千万富豪中考虑移民的人数比例达到了55.5%。美国作为世界第一集团中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必然是众多移民者的最佳首选。
几年前,导演贾樟柯也曾发过一条微博,引发关注。这条微博的内容是:“昨天聚会才知道,在坐的十几个朋友除我之外,都办了或正在办移民手续,这让我非常震撼。 ”

这种现象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疑问: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会选择移民到国外定居?接下来告诉你答案:
移民不是现在兴起的选择
对于很多80后的中国人来说,小时候对“移民、出国”的第一印象,应该是电影黄飞鸿中那些准备偷渡到南洋淘金做苦力的劳工。今天当我们提到移民,更多的则是通过留学、技术移民、投资移民等手段转换身份去国外定居。据联合国之前的统计数据,在海外生活的中国移民已有1000万人。
电影其实是有依据的。清末民初,沿海一带确实有不少人通过偷渡去海外,寻找工作机会。其中有一部分是自发前往寻找机会,有一部分则是电影中来自西方的招募者以高薪作为诱饵蒙骗去做苦力的。

那么,中国人大规模的向海外移民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美国汉学家孔飞力认为,1567年明朝下令解除长期推行的海禁政策,标志着中国海外移民史的开启。也就是说,从明朝开始就有大量的中国人选择移居海外。那时候中国人移民的主要目的地是东南亚一带。直到20世纪末,离开故土的中国人有 70%居住在东南亚,全球3700万华侨中,约半数居住在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
东南亚地区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人历史上的移民热门区域,与古代中国沿海地区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在中国大部分沿海居民 “以海为生”,离开海上渔业与海外贸易,他们就无以为生。在古代长时间“禁海”的背景下,移居东南亚反而有利于中国沿海居民更好的生活。

当然,这些早期华人移民可能过得也并不好。1877年赴澳洲淘金的一位中国华侨就曾描述过他在“谷党埠”(即澳洲北部COOKTOWN)的见闻,在他的描述中,中国过去淘金的人过得并不好“沿途所见华人,鹄形菜色,非贫则病,愁叹之声不绝于耳”。 而在1890年,在澳洲的华人大约有4.9万人。
改革开放后,中国迎来了第二次海外移民潮。这波移民潮,早期以留学移民为主。根据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秘书长赵红英在2001年的统计,这一时期集中在北美的移民者大约有60多万,加拿大有30多万大陆移民,他们多数都是改革开放以及90年代后移居过来的。1978年至1998年,中国向外派遣留学生达30万人,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西欧等经济发达国家。这些公派留学生中,最终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学成之后回国了,余下大部分人都留在了国外。
从禁止移民到政策开放
如今,很多人在办理移民的时候抱怨移民手续时间长,门槛高。可实际上在100年之前的中国,人们移民之路更加艰辛。近代之前,历代官方一直是禁止移民的,不仅是海外,在国内大规模的自由迁徙都不被允许。理由很简单,为了保障朝廷赋役的征收。商代甲骨文中,常常出现“登人”的字样,即登记人口的意思。
明朝朱元璋开国后,多次颁布诏令,禁止百姓四处游走迁移,要求乡邻之间相互监督,倘若不务本业四处游走,或者隐匿他乡,要受到各种处罚。对于那些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三无人员”“村无恒产,市无铺面,绝无本作行商”,朱元璋称他们为“无藉之徒”(没有城市户口,甚至连暂住证都没有),认为他们“其心不善,日生奸诈,岂止一端”,不许他们“为吏卒”。
城市之间自由迁徙都困难,何况是国家呢?那时候移民,大多是通过偷渡。既要躲避官府的追捕,又要承受漫长的远洋航行中恶劣的条件,由于海上交通条件的简陋,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今天,移民要容易得多。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听说得最多的便是“投资移民”。这得益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1997年中国人均GDP为6481元,20年后,2017年人均GDP已达59660元。时代浪潮之下,一部分抓住机遇的中国人聚集了大量财富,为投资移民创造了条件。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移民海外。按照联合国的统计口径,中国的海外移民总量到1990年为409万人,到2013年为934万人。照此计算,1990年到2000年间,中国海外移民平均每年只增加了14万人;后来2000年到2010年间,却是每年增加32.7万人。不难发现移民出去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从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再到拿着钱就能变换身份,看来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确实不仅仅是吃饱穿暖,更是打开了通向新世界的大门。
从寻求高薪工作到寻求更好的生活。
在改革开放时期之前,也就是第二波移民潮之前的几乎所有出国定居的中国人,目的基本上都相当一致——提升收入。

18世纪中叶,随着北美淘金热的兴起,吸引了大批华人前往。《美国华人史》一书中,将早期美国华人矿工和铁路修筑工的工资与国内一般农民的收入进行过比较:早期每个华工月薪30美元左右,扣除基本生活费用及其他花费,每年尚能积攒80-100美元。而当时国内农民的年收入一般在8-10美元之间。两地收入至少相差10倍。当时美国华人每人平均一年的汇款为30美元,相当于18-25两银子。在当时,这差不多是京城一个普通百姓家庭一年的收入。
如今,移民就不单单只是个人收入的问题,综合性因素更多。《世界经理人》杂志今年5月发布《2018中国经理人移民需求和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经理人群移民动机中排在前三位的是:生活环境、子女教育和海外养老。

我们不难发现,给子女更好的教育条件,选择更宜居的社会环境、向往一个完善社会保障的地方,都是中国人选择移民的原因。据统计,目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超3亿人,到2050年有望达到9亿人以上。从收入情况来说,大家已经很不错了。但现实环境未见得匹配得了这一部分人的心理预期。

第一,健全的社会福利政策
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社会福利政策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所以美国有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对其他不同国家的移民也有各种福利政策,人民的生活有保障,对于穷人,美国政府都会给一大笔政府救济,可以享受安定幸福的生活。
第二,发展完善的教育体系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一流大学的国家,教育制度和教育资格比较完善,教育的花费底,国家给很多相关的福利支持。在美国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大学,普通大学的每个人只要想上都可以上,一些世界一流的名校,例如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的奖学金政策,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第三,社会保障制度
美国移民拥有美国公民拥有的安全保障体系,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方式种类繁多,人身意外保险,各种财产保险包括汽车保险和房屋保险,还有火灾,水灾保险等,可以有效的保障受害人的利益。
第四,外出免签待遇
免签政策也是很重要的,美国移民后可以拥有美国绿卡,可以自由的在中国和美国随意来往,美国还可以自由的享受免签的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去其他国家工作旅游可以免去很多办理签证的程序,这是其他国家不能想象的。
欢迎访问兆宏留学(世宇通教育咨询)美国留学教育,欢迎资讯世宇通留学顾问
了解更多留学移民资讯及各类干货,欢迎扫码下方二维码,订阅公众号
分享到:
分类:移民新聞
越来越多的人移民美国,原因竟然是......+ 查看更多
越来越多的人移民美国,原因竟然是......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19-01-17 16:54
文章来源:
作者:网站编辑
浏览次数:83
随着国际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世界经济的飞速增长,海外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环境,吸引着很多国人移民去海外工作和生活。据2017年底胡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显示,中国千万富豪中考虑移民的人数比例达到了55.5%。美国作为世界第一集团中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必然是众多移民者的最佳首选。
几年前,导演贾樟柯也曾发过一条微博,引发关注。这条微博的内容是:“昨天聚会才知道,在坐的十几个朋友除我之外,都办了或正在办移民手续,这让我非常震撼。 ”

这种现象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疑问: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会选择移民到国外定居?接下来告诉你答案:
移民不是现在兴起的选择
对于很多80后的中国人来说,小时候对“移民、出国”的第一印象,应该是电影黄飞鸿中那些准备偷渡到南洋淘金做苦力的劳工。今天当我们提到移民,更多的则是通过留学、技术移民、投资移民等手段转换身份去国外定居。据联合国之前的统计数据,在海外生活的中国移民已有1000万人。
电影其实是有依据的。清末民初,沿海一带确实有不少人通过偷渡去海外,寻找工作机会。其中有一部分是自发前往寻找机会,有一部分则是电影中来自西方的招募者以高薪作为诱饵蒙骗去做苦力的。

那么,中国人大规模的向海外移民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美国汉学家孔飞力认为,1567年明朝下令解除长期推行的海禁政策,标志着中国海外移民史的开启。也就是说,从明朝开始就有大量的中国人选择移居海外。那时候中国人移民的主要目的地是东南亚一带。直到20世纪末,离开故土的中国人有 70%居住在东南亚,全球3700万华侨中,约半数居住在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
东南亚地区之所以能成为中国人历史上的移民热门区域,与古代中国沿海地区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在中国大部分沿海居民 “以海为生”,离开海上渔业与海外贸易,他们就无以为生。在古代长时间“禁海”的背景下,移居东南亚反而有利于中国沿海居民更好的生活。

当然,这些早期华人移民可能过得也并不好。1877年赴澳洲淘金的一位中国华侨就曾描述过他在“谷党埠”(即澳洲北部COOKTOWN)的见闻,在他的描述中,中国过去淘金的人过得并不好“沿途所见华人,鹄形菜色,非贫则病,愁叹之声不绝于耳”。 而在1890年,在澳洲的华人大约有4.9万人。
改革开放后,中国迎来了第二次海外移民潮。这波移民潮,早期以留学移民为主。根据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秘书长赵红英在2001年的统计,这一时期集中在北美的移民者大约有60多万,加拿大有30多万大陆移民,他们多数都是改革开放以及90年代后移居过来的。1978年至1998年,中国向外派遣留学生达30万人,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西欧等经济发达国家。这些公派留学生中,最终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学成之后回国了,余下大部分人都留在了国外。
从禁止移民到政策开放
如今,很多人在办理移民的时候抱怨移民手续时间长,门槛高。可实际上在100年之前的中国,人们移民之路更加艰辛。近代之前,历代官方一直是禁止移民的,不仅是海外,在国内大规模的自由迁徙都不被允许。理由很简单,为了保障朝廷赋役的征收。商代甲骨文中,常常出现“登人”的字样,即登记人口的意思。
明朝朱元璋开国后,多次颁布诏令,禁止百姓四处游走迁移,要求乡邻之间相互监督,倘若不务本业四处游走,或者隐匿他乡,要受到各种处罚。对于那些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三无人员”“村无恒产,市无铺面,绝无本作行商”,朱元璋称他们为“无藉之徒”(没有城市户口,甚至连暂住证都没有),认为他们“其心不善,日生奸诈,岂止一端”,不许他们“为吏卒”。
城市之间自由迁徙都困难,何况是国家呢?那时候移民,大多是通过偷渡。既要躲避官府的追捕,又要承受漫长的远洋航行中恶劣的条件,由于海上交通条件的简陋,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今天,移民要容易得多。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听说得最多的便是“投资移民”。这得益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1997年中国人均GDP为6481元,20年后,2017年人均GDP已达59660元。时代浪潮之下,一部分抓住机遇的中国人聚集了大量财富,为投资移民创造了条件。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移民海外。按照联合国的统计口径,中国的海外移民总量到1990年为409万人,到2013年为934万人。照此计算,1990年到2000年间,中国海外移民平均每年只增加了14万人;后来2000年到2010年间,却是每年增加32.7万人。不难发现移民出去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从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再到拿着钱就能变换身份,看来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确实不仅仅是吃饱穿暖,更是打开了通向新世界的大门。
从寻求高薪工作到寻求更好的生活。
在改革开放时期之前,也就是第二波移民潮之前的几乎所有出国定居的中国人,目的基本上都相当一致——提升收入。

18世纪中叶,随着北美淘金热的兴起,吸引了大批华人前往。《美国华人史》一书中,将早期美国华人矿工和铁路修筑工的工资与国内一般农民的收入进行过比较:早期每个华工月薪30美元左右,扣除基本生活费用及其他花费,每年尚能积攒80-100美元。而当时国内农民的年收入一般在8-10美元之间。两地收入至少相差10倍。当时美国华人每人平均一年的汇款为30美元,相当于18-25两银子。在当时,这差不多是京城一个普通百姓家庭一年的收入。
如今,移民就不单单只是个人收入的问题,综合性因素更多。《世界经理人》杂志今年5月发布《2018中国经理人移民需求和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经理人群移民动机中排在前三位的是:生活环境、子女教育和海外养老。

我们不难发现,给子女更好的教育条件,选择更宜居的社会环境、向往一个完善社会保障的地方,都是中国人选择移民的原因。据统计,目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超3亿人,到2050年有望达到9亿人以上。从收入情况来说,大家已经很不错了。但现实环境未见得匹配得了这一部分人的心理预期。

第一,健全的社会福利政策
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社会福利政策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所以美国有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对其他不同国家的移民也有各种福利政策,人民的生活有保障,对于穷人,美国政府都会给一大笔政府救济,可以享受安定幸福的生活。
第二,发展完善的教育体系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一流大学的国家,教育制度和教育资格比较完善,教育的花费底,国家给很多相关的福利支持。在美国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大学,普通大学的每个人只要想上都可以上,一些世界一流的名校,例如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的奖学金政策,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第三,社会保障制度
美国移民拥有美国公民拥有的安全保障体系,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方式种类繁多,人身意外保险,各种财产保险包括汽车保险和房屋保险,还有火灾,水灾保险等,可以有效的保障受害人的利益。
第四,外出免签待遇
免签政策也是很重要的,美国移民后可以拥有美国绿卡,可以自由的在中国和美国随意来往,美国还可以自由的享受免签的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去其他国家工作旅游可以免去很多办理签证的程序,这是其他国家不能想象的。
欢迎访问兆宏留学(世宇通教育咨询)美国留学教育,欢迎资讯世宇通留学顾问
了解更多留学移民资讯及各类干货,欢迎扫码下方二维码,订阅公众号
分享到: